张冠李戴造句

张冠李戴的释义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张冠李戴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我们这样张冠李戴,引来了观众们一阵阵爆笑声。

2、我的动作极为迅速,不管父母有没有知道,不管袜子张冠李戴,冲下去尽情饱览雪的世界。

3、美好的东西不胜其多,如果盲目追求那种流行的性格,不成东施效颦的笑柄,也会留下张冠李戴的遗憾。

4、在刚开始的那几天,您总是张冠李戴地把这个同学叫成那个同学,同学们私下都笑您好“傻”。

5、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路线,甚至张冠李戴。

6、哈哈哈,一阵阵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是什么这么好笑呀?原来同学们在玩张冠李戴的游戏。

7、几个不怎么通顺的句子,几个字看上去歪歪斜斜的句子,几个常常会出现汉语拼音的句子,几个有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别字的句子。

8、老师问同学们:“除了那本书外,还有没有看过其他的。”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举手,()但是却只是说到了他们某些人物的.名称,有的甚至张冠李戴。

9、唉,是啊!一身的骨头已经酥化,严重的缺钙了;高度近视,走路直往人身上撞了;记忆力极差,经常把历史事件张冠李戴了,手脚也慢了,抓不住球体了。真的是“老”了,不中用了?

10、反正所有的罪过都可以搬到失败一方的头上,而正义和真理则可以张冠李戴,放到自己这一边。

11、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12、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13、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14、他说过五关斩六将是张飞的事,这不是张冠李戴,胡说八道吗?

15、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实,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来。

16、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蒙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17、再怎么离谱,你总不能把林黛玉张冠李戴地误成《水浒传》人物吧!

18、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19、在刚开始的那几天,您总是张冠李戴地把这个同学叫成那个同学,同学们私下都笑您好"傻"。

20、郭德纲主持节目,常常喜欢叫错名字,张冠李戴,增加一些笑料,以此来博得观众的注意。

21、我把《水浒传里的人物的名字张冠李戴了。

22、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23、我们这样张冠李戴,引来了观众们一阵阵爆笑声。

24、他说过五关斩六将是张飞的事,这不是张冠李戴,胡说八道吗?

25、同学问我《水浒传》里有哪些人物,我竟然张冠李戴地说,有曹操!

26、明明是小勇做的好事,()老师却表扬了小平,真是张冠李戴。

27、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28、他老是喜欢张冠李戴,把小王喊成小张。

29、她背书的时候常常张冠李戴,把一个词语解释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思。

30、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

31、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32、做选择题的时候,我经常张冠李戴,搞错选项。

33、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34、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35、我经常把我们班的张冠同学叫成李戴同学,真是张冠李戴。

冠字的组词及造句

冠guàn;guān

[guān]

①帽子。

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guàn]

①戴帽子:冠礼。

②超出众人;居第一位。

③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④指冠军。

冠字组词

[guān]

← 凤冠 桂冠 鸡冠 衣冠

[guàn]

← 冠军

→ 夺冠 及冠 女冠 弱冠

带冠字的成语

沐猴而冠 弹冠相庆 衣冠禽兽 凤冠霞帔 衣冠楚楚 怒发冲冠 勇冠三军 面如冠玉

张冠李戴 美如冠玉 优孟衣冠 发上指冠 冠盖相望 冠盖如云 华冠丽服 冠绝一时

南冠楚囚 王贡弹冠 整冠纳履 冠上加冠 衣冠济济 高冠博带 弹冠振衣 堂皇冠冕

组词造句

桂冠——奥运会上,他摘取了两个桂冠。

冠冕堂皇——你不要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要做些实际的事。

冠军——丁俊晖以九比五击败英国名将亨得利,夺得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的冠军。

夺冠——他们刻苦训练,争取在这此大赛中能够夺冠。

张冠李戴贬义词

张冠李戴【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张冠李戴是贬义词

成语 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指鹿为马。

反义词:无可非议、毫厘不爽、对号入座。

意味深长 画蛇添足 雪中送炭 囫囵吞枣 一丝不苟 张牙舞爪 张冠李戴 深情厚谊 那些是褒义词和贬义词

意味深长 可褒可贬 看你之前的句子或说话语气 多为褒义词 褒义词:雪中送炭 一丝不苟 情谊深厚贬义词:画蛇添足 囫囵吞枣 张牙舞爪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贬义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语法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弄错了对象。

产生年代 古代

典故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成语示例 沈从文《边城》:“;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

近 义 词 破绽百出 似是而非

反 义 词 无可非议 毫厘不爽

英文翻译 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俄文翻译 валить с больной головы на здоровую <всё перепутать>

日文翻译 張(ちょう)の帽子(ぼうし)を李(り)に被(かぶ)せる,ちぐはぐなこと

其他语言 <德>Zhangs Hut auf Lis Kopf setzen--jn mit jm anderen verwechseln<法>coiffer Pierre du chapeau de Jean

歇 后 语 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成语谜面 乱扣帽子;错把李逵当张顺

汉语词典解释

张冠李戴 zhānɡ ɡuàn lǐ dài

注音 ㄓㄤ ㄍㄨㄢ ㄌㄧˇ ㄉㄞˋ

繁体 張冠李戴

解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张冠李戴近义词:100字日记 WwW.RIJi100Zi.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破绽百出、似是而非、指鹿为马

张冠李戴造句

小红常常张冠李戴,记错课文的`内容。.老师要我们用张冠李戴这个词造句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我把《水浒传》里的人物的名字张冠李戴了。。

张冠李戴反义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张冠李戴的反义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解释】

张冠李戴( 注释: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反义词】

无可非议( 注释: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

毫厘不爽( 注释: 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

【造句】

1.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2.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3.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4.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5.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6.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矇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7.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8.奖状是老李的,他却张冠李戴,发给了老王。

9.我们这样张冠李戴,引来了观众们一阵阵爆笑声。

10.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囫囵吞枣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囫囵吞枣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出处】

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解释】

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细,笼统的接受。囫囵:整个儿。

【用法】

“囫囵吞枣”指把整个枣儿吞咽下去,形容读书不认真,含贬义。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状语。

【示例】

现代·朱自清《论诗学门径》:“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现代·郑晋鸣《党建工作戒囫囵吞枣》:“党中央反复要求,学习不能大而化之,囫囵吞枣。在工作学习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做到因人施策、区别对待,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实。

寓言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

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种水果对人的身体都有益处,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害处。比如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就会损伤脾胃。枣子呢,对脾有滋补作用,但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利。所以吃什么东西都要适量。”这个人摇头晃脑地说:“我有办法既可以得到水果的益处,又可以使身体不受伤害。”老医生问道:“你有什么好方法呀,能告诉我吗?”这个人说:“我的方法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里嚼,不咽下肚去;吃枣子,不用牙齿咬,整个儿吞下去。这样,就有益无害,既不伤牙齿,也不伤脾胃了。”

老医生听了,忍不住笑道:“你这个方法不好。吃梨子只嚼不咽倒还可以做到;吃枣子不嚼而咽,却很难。而且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法体会到枣的滋味啊!”

寓意:

囫囵吞枣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求甚解,含糊了事,只把原书文句照本死读,好比吃东西不加细嚼、品味,也不消化、吸收一样。囫囵吞枣是一种泥古不化,应为学习者忌。学习知识时应该把要学的知识彻底理解,再认真去掌握它、应用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缺乏思索,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也不可能对知识灵活运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全面,不要含含糊糊;做事情时,不能一味地求快,乞求一步登天。有道是“欲速则不达”,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方能规避风险,把事情做圆满。

造句:

1、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2、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4、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5、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嚥下去,没有经过咀嚼。

6、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7、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8、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9、学习知识绝对不能囫囵吞枣,马虎了事,要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彻底。

10、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13、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4、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5、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16、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17、我们读书切勿囫囵吞枣。

18、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9、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20、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21、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22、他胡囵吞枣地看完了这本书。

23、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4、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25、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26、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2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28、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29、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30、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31、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32、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33、面对不懂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一定要把不懂的问题搞懂才行!

34、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35、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36、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37、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38、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39、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4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41、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42、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43、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 日排行榜
  • 周排行榜
  • 月排行榜

推荐的造句大全

最新造句大全

热门话题排行榜

猜你喜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