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致勃勃的造句

1.他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我们宣布这个好消息。

2.我固然谈得比较少,可是我兴致勃勃地听他谈。

3.同学们正兴致勃勃的讨论周末去哪儿游玩。

4.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喂面包给白天鹅吃。

5.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6.他好奇心很强,对什么事情都表现的兴致勃勃。

7.他兴致勃勃地奔跑着穿过了草坪。

8.戈尔巴乔夫兴致勃勃地品尝着美味。

9.他边切边吃,又兴致勃勃地赞不绝口。

10.罗达在兴致勃勃地吩咐脚夫搬运行李。

11.我们吃午饭时兴致勃勃地谈论各学校的情况。

12.她们大家全都兴致勃勃,有好些位还嘻笑欢畅。

13.他们站着,兴致勃勃,风趣横生地交谈了一会儿。

14.同学们兴致勃勃的走向故宫,心中的`开心。

15.我兴致勃勃的来到植物园观看菊花展。

16.要是地面宽一些,我会兴致勃勃的改造那块地方,在那里种花植树。

17.她在员工会议上总是很兴致勃勃的。

18.即是是碰了壁,他也对这件事兴致勃勃,表现出极其浓烈的兴趣。

19.这部大家期待已久的电影还没上映,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了它。

20.这条街对面围着一大堆人,看似个个兴致勃勃。

21.他们的谈话并没有因我的出现而被打断,他们仍然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22.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件事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23.他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什么稀奇的事情都表现得兴致勃勃。

24.看着他们兴致勃勃地聊得起劲,我也不忍心打扰他们。

25.每当爷爷谈起旧社会发生的故事,我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认真倾听。

26.课堂上很认真的那些同学,都会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课。

27.当老师讲到感人的故事情节时,大家都更加兴致勃勃地聆听了。

28.她的声音很平淡,方才那种兴致勃勃的情绪一扫而光。

29.他是个口若悬河的,兴致勃勃的,讨人喜欢的健谈家。

30.两人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平底船,都兴致勃勃地找寻起来。

31.她又捡起他们刚才讨论的话题,兴致勃勃地谈论改造问题。

32.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也象他一般是兴致勃勃,诸事顺利的。

兴致勃勃褒义词贬义词

兴致勃勃,褒义词,兴致:兴趣; 勃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一、兴致勃勃的.意思:

【成语】: 兴致勃勃

【拼音】: xìng zhì bó bó

【解释】: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举例造句】: 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近义词】: 兴高采烈、兴趣盎然

【反义词】: 无精打彩、兴味索然

二、近义词_兴趣盎然的意思:

【成语】: 兴趣盎然

【拼音】: xìng qù àng rán

【解释】: 形容兴趣浓厚。

【举例造句】: 至于创作,就无抄矣,但虽不能抄,却要以套,一套就是一本,比小孩子玩尿泥还兴趣盎然。 ★柏杨《抄风与套风》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首尾照应的写法,并培养学生巧妙安排文章思路的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夜莺”机智、勇敢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情境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二)难点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

(三)疑点

小夜莺对一群德国强盗的提问为什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四)解决办法

l.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首尾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主旨问题,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文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

4.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

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⑴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从“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机警的小夜莺已经发现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⑵ 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说明小夜莺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⑶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十分镇静、坦然。)

⑷ 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⑸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⑹ 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⑺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⑻ 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⑼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⑽ “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3、指导朗读对话。

4、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5、“小夜莺”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应变自如、毫无惧色,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憎恨那些杀害他的同胞,侵占他的祖国的德国法西斯。可是,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队长斯切潘叔叔和队员们心情沉痛,他们有多少话想对小夜莺说啊!同学们,你们又想对这个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夜莺的歌声》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 引发兴趣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齐读课题:

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抽生答。

3、教师小结: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4、读完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5、学生质疑。

6、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同桌一起读、快速读等)读课文。

7、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解答学生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三、简介情景,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落实字词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你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 xiè,不读 xuè;“挺”读 tǐng,不读 tǐn;

“拧”不读 nǐng,不读 nǐn;“呻”读 shēn,不读 sēn ;

“钉“( 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 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2、你们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

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搭拉:下垂。

木屑:木头的碎木。

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磨坊:磨面粉等的作坊。

球果:松树或其他树结的球形果实。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

宛如:好像、仿佛。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⑴ “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 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 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 学生自己练习说话。

⑵ 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作业: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2、组词: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抢( ) 防( ) 汉( ) 惯( )

枪( ) 仿( ) 汗( ) 贯( )

3、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二、粗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后板书:(诱敌入林,林中传信,歼灭敌人,再行任务)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机智、勇敢)

2、请孩子们认真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用“──”画出来。可以边读边画,也可读完后再画,还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们无论谈到哪里,老师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指导朗读。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孩子讨论:(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⑴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⑵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活”,快乐、活泼,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⑶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⑷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⑸ 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有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⑹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四、感情升华,角色朗读

1、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爱国)

2、是呀,我们越读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五、前后联系,体会写法

孩子们读得很好,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读,再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写的内容大致相同:小“夜莺”穿着同样的衣服,坐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写法。

六、课后延伸,布置作业

1、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妞。孩子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

2、作业:(选做两题)

⑴ 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弯弯曲曲

⑵ 填空:

文中的“夜莺”指,“歌声”指,用这种“歌声”是为了告诉游击队,表现小“夜莺” 。

⑶ 写一组对话。(从对话中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诱敌入林

林中传信

机智 勇敢爱国

歼灭敌人

再行任务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

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学生自由举例,说出读音并组词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在打比方时要注意恰当,并清楚把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六、学习“笔下生辉”

一、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展示课件第十屏)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哪些“童年趣事”?(板书作文题目: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童年趣事)

二、明确要求,扩展思路

(一)读读题目。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二)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板书:写清经过)

三、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一)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二)同学们的趣事还真不少!你们想知道我的童年趣事吗?上课之前我已经把它写了下来,还想请你们帮我指点一下哪一段写得好,写得更有趣呢!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学生自读。

2、指名交流:哪段话写得好,写得有趣?好在哪儿?(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心理、动作、语言、神态)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要把文章写生动,就是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这样不但具体,还让人感觉真实。

(三)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板书:表现有趣、难忘)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组互评 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六、学生修改习作

七、学生展示优秀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笔下生辉 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

——童年趣事

写清经过

表现有趣、难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着重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在语海畅游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例句,引导学生交流打比方的句子,然后再启发学生说句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3、通过与文本对话,感悟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文本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理解爷爷的做法,感悟、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章内容,直导中心。

1、[出示西瓜图片]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载着爷爷对孙子的希望。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继续学习《播种希望的日子》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题(情感:憧憬、.深情、.难忘)

3、回忆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

1、这一切对长大的孙子来说,又会在心灵引起怎样的震撼呢?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1)读句子

(2) “尽管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样?

(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

l西瓜明明是爷爷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种出来的,为什么“我”却固执地认为这不是游戏,也是哄骗?

l为什么说爷爷这种行为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l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果来?

l为什么说“适时”呢?

(4)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爷孙俩的内心世界!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爷爷家乡的语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读句子,谈感受。

(从视觉、听觉正面描写景美;从“流连往返”一词侧面描写了景美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2)教师配乐描述,学生闭眼想象,进一步感知家乡景致的别致、悠美。

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城墙,在原野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蓝天、白云驻足观望;微风袭过,送来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时从远处传来悠长哞哞的牛声、清脆的鸟鸣,为原野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有时候,牛儿也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这无限美景。

(3)置身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

(4)是啊,孙子也像你们一样,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爷爷的支持。

下面就让我们读出爷孙俩的对话,注意表现出各自的语气。

(孙子:兴奋爷爷:喜悦)

(5)练习用“兴致勃勃”造句。

3、引读第四自然段:就在爷爷的鼓励与支持下,“我” (学生接读第四自然段)

(1)引读

(2)找动词(要取教翻松撒)

(3)这些描写动词的词语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明确耕种时的顺序。)

4、一切忙完之后,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我”又将怎样等待?在等待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自读5——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组内交流。

5、汇报:

l从小男孩等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焦急)从哪些语句感受出来的?

句子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

句子2、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

句子3、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等待时的焦急。)

l准确体会作者心情之后,相机指导朗读。

l从正面描写——孙子的表现,感受到等待的焦急,再引导从侧面描写感受。

句子1: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的。”

句子2: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瓜地跑。

6、“我”是多么盼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啊?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他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l析出句子: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的西瓜了!(朗读感受兴奋、喜悦.)

l分析不能结出西瓜的原因。(结合第八自然段)

l爷爷为了不让孙子失望、愿望落空,而满足孙子。

7、想一想,爷爷为了不让孙子失望,他会做些什么呢?

(由眼前的大西瓜,通过补白的方式,想到西瓜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爷爷对孙子那份深沉的爱。)

8、爷爷所作的这一切,只是希望孙子明白什么道理?

(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9、这颗种子已经适时地播种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当长大之后他领悟到了,那不是一种游戏,也不是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他心中充满了对爷爷的无限感激和眷恋之情。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10、同学们,也许你就是那棵遮荫的大树、也许你就是那个滚圆的西瓜、也许你就是那个已明白老人心的孙子,你想对谁说点什么?(通过对话,外化感悟内涵,释放情感。)

三、总结升华,拓展文本

爷孙俩种下的西瓜种子虽没有发芽,然而爷爷在孙子心中播下的另一颗种子却中将硕果累累。

我们读懂了老人的行为,更读懂了老人的一颗心。今后,孙子在生活道路上又将遇到什么?他将怎样应对呢?续写后面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5·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通过讨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学生思考:谁播种希望?为什么要播种希望?播种什么希望?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3·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写会书后词语。

五、板书设计

1播种希望的日子

垛场嫁锄翻浆旬宜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深思,读懂课文

1·略读课文,说说你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2·回报阅读情况:

(1)读懂了“等待”是怎么回事?(西瓜生长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等待;爷爷的做法要让作者信以为真,也得有一个过程;其实,等待是一种希望,是愿望实现的过程。)

(2)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因为在爷爷的家乡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在树荫下不宜种瓜;西瓜生长再快第二天也长不出来,而且那么大。)

(3)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种出西瓜看似一种游戏或骗小孩的把戏,却在作者的.童年种下了希望和梦想,是他的童年充满情趣;而且爷爷的做法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专心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二、读文猜想,丰富情节

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我”长大以后,会明白什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联系上下文,合理补充故事情节。)

三、深入体会,加强对话

1·你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

生活多么有情趣;爷爷帮助他实现了童年的愿望;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2·你还想对小作者的爷爷说些什么?

给孩子以希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自己重点练读作者和爷爷的对话;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读写结合,加强训练

1·课文中哪部分写法值得借鉴,好好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的开头结尾、生动的描写、简捷的对话、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情节等。

2·结合自己的作文,说一说你都受到了什么启示?

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谈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父母听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播种希望

学会等待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选词填空、气象谚语的学习与积累,感受祖国文字的内涵与底蕴。

2、知道周记是怎样写的,要写些什么内容,培养能力。

3、通过口语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2、口语训练。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幻灯(形近字)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100字日记 wWW.RiJi100zi.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3、举例子。

4、巩固。

二、选词填空。

1、指名读“安静、宁静、平静”

2、区分三个词的不同。

3、讨论具体做法:(略)

4、幻灯补充练习。

三、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滩似雪堆。

2、熟读成诵。

3、抽查背诵情况。

4、出示四句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东虹日出西虹雨。

5、朗读成诵。并交流意思。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所学

2、收集气象谚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

二、阅读平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学习这则周记。

2、反馈学习情况:这周记写了什么事情?

3、那么,现在你知道周记该怎么写了吧?

把一周内哪些重要的和有趣的事记下来。写周记要先写上哪一月哪一周。

4、自己体会写法。

三、语文大课堂——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小组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3、开展宣传活动。

4、交流看法。

5、练笔。

四、作业

1、开展普通话宣传活动。

2、活动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近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形近字组词、气象谚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

口语训练我们都是普通话宣传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四、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积累谚语,与同学课后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周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周记的格式。

2、周记的一般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怎样选择有意义是事件来写。。

教学手段:

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

2、再搜集整理自己参加活动的资料。

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语文大课堂与口语交际课上,指导了周记的格式,周记所要写的内容,今天我们就试着把自己参加的活动以周记的形式写下来。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

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经历、看法、收获和感受;是不是照抄别人的。

(2)各组通过展示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个人创作,评选最佳

1、学生自由写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周记的格式

周记

X月x周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6

教学目标

★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文章。文章以苦糖为线索,记叙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板书课题:苦糖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苦糖,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苦糖!

二、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

(2)这段话中哪句话你体会最深,指名汇报后教师小结。

﹙是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定年代,白糖都是特别好的东西,我也对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甜甜的`神奇的滋味在吸引着我,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第二部分。﹚

2、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我在整个偷吃白糖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

主人公爱吃糖吗?你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指名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画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①“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骨碌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指名读,理解“白色晶体”指白糖。

“神奇的滋味”是作者很少吃到白糖,所以把甜味说成神奇的滋味。

随机板书:甜

教师指导读,强调“要是”

这句话时作者吃到糖了吗?(没有)这是作者再想像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此刻非常欣喜,仿佛糖就在他的嘴里。

闭目想象

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指导朗读,理解“神物”

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奇的东西时,我感觉怎样?

随机板书:心缩了一下

你现在看到白糖会把它当成神物吗?为什么?﹙当时一罐糖对于一家人来说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从而总结出作者吃光了糖其实是做了一件很大的错事。﹚

板书:偷吃

抓住动词学习“摸、拈、舔”可以适当表演

吃过之后,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

小作者这么爱吃糖,他为什么发誓不再吃了?

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凳子和砖头是怎么过来的?﹝是我自己搬过来的,这里他却说凳子和砖头又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用那些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

这次在吃糖的时候,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

③“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指导朗读,

并思考:吃糖时的表情怎样?

板书:怔怔

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悔、在大口吃糖时彻底得到的满足感和投入的表情。﹚

男女声比赛读

(3)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假如你现在是作者,你把家里准备过端午节再吃的糖给偷吃了,或者说你在家里做了一件错事,妈妈一般会怎么做?小作者也和大家的想法一样等着挨顿饱打,我们看看主人公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读一读描写妈妈的话,说说你的体会。

“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边读边看图,当妈妈发现糖没了,表现怎样?

板书:母亲发呆

你能体会到她此刻的心情吗?(失望、伤心、无奈,母亲知道孩子很渴望吃到白糖,为家穷不能满足孩子而无奈)

小作者看到母亲的表情后,那我此刻的心情怎样?体会“苦”

把你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这位母亲爱她的孩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灵,我对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在第六七自然段找答案。(很少再吃糖,而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糖吃,所以我每次回故乡,包里总带些白糖。﹚

4、解题

从那一刻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我的心灵,我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回到故乡,我总会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从那件事以后,很少再吃白糖,糖是甜的,是我曾经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我偷吃了,之后那种激动、愧疚之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而我的行为却给母亲带来了伤害,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所以文章就用苦糖为题。

三、全课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再把白糖当作神物,那段历史将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感恩于为我们成长付出艰辛的父母,感恩于社会。

板书设计

苦糖

狂喜

甜——偷吃-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

怔怔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7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四季农谚。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关于要求会写的字,要在认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课文来记忆字形,学习字义。

2.朗读指导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读出一个种西瓜小孩内心的快乐,等待西瓜长大时的焦急,收获西瓜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同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我”那一时刻的心情。

同样,爷爷明知不可能,却又想保护孙子那份纯真质朴的愿望,他的语言当然充满了对孙子的关爱。

3.阅读教学

(1)课文的题目是《播种希望的日子》,不言而喻,“播种”在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播种”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我”牢牢记住这件事的关键,是爷爷对那份童心真诚呵护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播种的愿望,才有了那样一个种西瓜的美丽故事。于是,这一老一小在一个并不适合播种的土地上、季节里竟然种出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阅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一起联系刚刚学过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2)课文的对话描写也十分有趣。当“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时,爷爷快活地眨了眨眼睛说:“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虽然这段对话十分简单,却把颇具个性的人物很准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爷爷非常了解小孩子的童心需要保护、需要激励,所以当他明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不能种西瓜的,这也不是种西瓜的季节,还是带着孙子立刻在同样不适合种西瓜的树荫下,开始了他们播种希望的行动。这样的行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成年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对于爷爷来说,也是十分需要耐心和诚意的`。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爷爷明知道各种条件都不允许种西瓜,却还采取近似天真的行动呢?这恰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对童心的一种真诚的呵护,可以联系《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着学。

(3)没有播种常识的“我”并不懂得“等待”是怎么一回事,天真地以为西瓜籽在种下去以后会很快有所收获。可是当“我”近乎愚蠢地将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时,却仍然没有看到西瓜苗的影子。天真的儿童形象此时跃然纸上。“我”的迫切与真诚,打动了爷爷,苦等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的“我”竟然在一觉醒来后看到一个自己“种”出的又大又圆的西瓜,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可能是“我”童年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了,虽然多年以后“我”已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仍然在“我”的心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文章的最后一段不仅从侧面写出了爷爷的行动对一个孩子的深深的影响,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个当年种西瓜的小孩子对爷爷的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4)适当进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中的“我”和爷爷说句话。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词语,旨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其中“浆”在书写时要注意与“桨”区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这道题旨在训练学生进行词语搭配,通过填上恰当的修饰性词语,使得表达更生动具体。同时可以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只要恰当就可以,不要要求的答案。

(3)“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旬:十天叫一旬,一个月有三旬,分称上旬、中旬、下旬;十岁也成为一旬。这是造句的练习。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然后再进行造句。

(4)“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把这些问题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一些农业耕种常识,同时深入理解作者对爷爷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业耕作的常识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掌握得会多一些,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我们要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不宜种瓜的农业常识以后,才能更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的关爱

  • 日排行榜
  • 周排行榜
  • 月排行榜

推荐的造句大全

最新造句大全

热门话题排行榜

猜你喜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