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业余的诗词爱好者,《鲜衣怒马少年时》这样旧史新说的书自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这本书从杨广开始,前记录了三十多位诗人人生中某个阶段的经历,收录诗词三百多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出了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其中,有两位诗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是诗圣杜甫。这位用泪水写诗的大诗人,一生的代名词似乎都是“诗史”。但在年轻时,他。也是一个“放荡齐赵间”的“游侠”,侠肝义胆,却与李白不同。李白沉迷道教,只求炼丹成似,而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很快结束了这段由诗结成的生活,也结束了他快活的青年生活。之后,大唐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四十三岁的杜甫也开启了人生的下半程。他忧国,面对被围的国都,破碎的山河,稀少的人烟,他写下《春望》,用以表达至暗时刻的内心情感。他忧民,写下“三吏三别”,用精练的语言,道出了乱世之中人民百姓的疾苦。咸阳桥边,他写下《兵车行》,替被迫参军的战士发声,向黩武的玄宗抗议,以人哭起,以鬼哭结,极具震撼力。成都草堂里,他推己及人,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自己的苦难丢在一边,设想出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可见杜甫的伟大。这个见证大唐兴衰的诗人,用真实的笔调和情感,记录下了人民困苦,百姓流离。他没有李白的“狂”,没有王维的“空”,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现实。正是这“现实”,成就了一代“诗圣”,让他拥有了非凡的灵魂。
第二位便是辛弃疾。这位全能天才,在写词上是一把好手。《水龙吟》《破阵子》《青玉案》……各式内容、各种词牌,不过是小菜一碟。归宋之后,他再也没上过战场,却想象出了沙场的风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可见其怀才不遇的悲哀心情。同时,他还是个卓越的军事家。他可以是宋江,带领一二千人与金军打“游击”;他可以是赵子龙,率领五十人直冲敌营,俘虏叛徒后全身而退。这个大宋牛人,却一直被主和派晾着,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就像一匹千里马被赶下田耕地,心中悲愤不言而喻。在他的预言中,他说“仇虏六十年心亡,虏亡则中国忧方大。”果然,62年后,“虏“被”忧”所灭,蒙古铁骑直驱南下,灭掉金国,开始了与南宋的长达40年的对峙。日记100字 wwW.rIjI100Zi.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诗词,不仅仅是诗人们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一段段简明的历史。它们是中国古曲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鲜衣怒马少年时》进一步让我了解了这一点。正是有了诗歌,历史才显得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