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造句频频出现,造句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造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囫囵吞枣造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2、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3、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4、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5、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6、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8、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9、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1、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2、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3、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4、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5、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16、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7、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8、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http://注意饮食用处广!
19、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0、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1、有些学生一接触信息就囫囵吞枣地立刻吸收。
2、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3、小明回到家里,把教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4、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5、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6、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能够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7、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8、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9、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0、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2、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4、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5、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伤不到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囫囵吞枣造句:
1.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2.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3.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5.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囫囵吞枣,欢迎大家分享。
【汉字书写】:囫囵吞枣
【汉语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之三:“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来精粗无二致,正是囫囵吞枣。”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做事非常的不认真,偏重于不求甚解,多指读书方面。
【囫囵吞枣的意思】:囫囵:指整个儿的东西。把整个枣子一口吞咽下去,不咀嚼不辨滋。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加鉴别、甄别和理解就笼统地接受。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食而不化、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的反义词】:含英咀华、融会贯通、细嚼慢咽;
【囫囵吞枣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只是天天看书,但从来不想书中有什么道理,他便以为自已学富五车了。有一回朋友聚会的时候,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世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啊!就好比生梨和枣子的性能,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是吃了伤人脾脏;吃生枣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吃了却伤人的牙齿。”这时,那个自认为才气无双的人说:“这个非常简单啊,只要吃梨的时候,不吞下去,用牙齿咀嚼就行;吃枣时,囫囵地吞下去,不用牙齿咬不就可以了吗?”客人听了后摇摇头,笑着说:“像你说的那样囫囵地把枣吞下去,那枣核不都留在肚子里了,可以消化得了吗?对脾脏又有什么好处呢?”众人都笑得前俯后仰,说他是“囫囵吞枣”。食物是人精力的来源。我们吃东西千万不能像故事中人说的那样囫囵吞枣,而应该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消化吸收,利于身体健康。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例句】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清.八宝王郎《冷眼观》第六回:“你说了一大起没头没脑的话,囫囵吞枣,我一句都听不懂。”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
【囫囵吞枣造句】
读书就好像是在品味美轮美奂的风景或享受愉悦的爱:请细细的品味文学魅力,切勿囫囵吞枣。
文学作品情寓意长,妙文佳句屡见不鲜,只是有些书应当浅尝辙止,有些书却当囫囵吞枣一笔带过。
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
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人们把这种将枣儿整个儿咽下去而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的吃枣方法叫做“囫囵吞枣”,用来比喻在学习上不求甚解,不加分析研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囫囵的解释与造句,一起来看看吧!
【注音】: hu lun
【意思】:(húlún)完整;整个儿。
造句:
1、家遥不可及,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把我送回去的一切都囫囵吞下,无知而快乐,永远不会满足。
2、他们成功的关键是严格自律,坚持做到每次只关注一个战略性问题,而不是将各种话题囫囵地混在一起讨论。
3、对此人来说,曾经是寸时寸金。有一次为了赶火车,他一边囫囵地吞咽早餐,又把报纸架在糖罐上,边吃边读。
4、这种抚摸说明你的同伴是在囫囵的打扮自己。
5、过去的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3分钟内冲洗完毕,囫囵吞下一些谷物便匆匆赶去上班。
6、爱似糖衣,我囫囵吞下,享受刹那甜蜜的错觉。
7、这只猴子囫囵吞下食物。100字日记 WWW.riJi100Zi.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8、对付大型的苍蝇,牠会从颈部下口,然后再从头部把苍蝇囫囵吞下。
9、我承认那种混乱不能算好,可它已经在酝酿,你只好把它囫囵吞下去。
10、最终,读者不得已囫囵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理念:所有的痛苦经历对阿斯特里德而言并不是单纯意味着伤害,同时也促使她更加坚强。
11、因而,当他开始讲课时,吃起来就象需要数小时预备的一顿饭,只用了15分钟就囫囵做出来了。
12、简而言之,这些人不仅仅会把很多成功格言囫囵吞入,而且会认为它们是绝对的。
13、不要囫囵吞下你的食物。
14、那人把水拿给他,他急切地喝了,之后又从那人手里成块成块地囫囵吞吃了许多生肉。
15、在车站读书和在车站囫囵吃饭一样时髦。
16、其囫囵电子相发生相变的温度就是该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TC。
17、伦尼停止咀嚼,囫囵咽了下去。
18、匆匆咽下,囫囵吞吃快速的且很少嚼的吃(食物);
19、早上匆匆忙忙赶著出门、打卡,中午时间太短只好随便囫囵一顿。
20、先说这北京三怪之一的“羊四样”,这羊四样吃的时候讲究的是囫囵吞咽。
21、吃豆人正囫囵吞下这些小灯泡。
内容拓展:
囫囵吞枣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
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
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反义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融会惯通
用法
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
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
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