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讲了十二岁刚上初中的李玩,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当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事情难过不止,四处寻找,所以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李玩起初不愿意接受这支新小狗存在,但是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她不得不妥协,接受,她越来越沉默。
你要懂事,要听话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的,就是这一句话,这句话也许也贯穿了很多孩子的童年,甚至一生。李玩的表姐,也许就是很多大人心中的懂事听话好孩子,成绩优异,待人彬彬有礼,深谙中国家庭里为人处事的横横竖竖,她懂得如何一边在长辈面前伪装成一个乖孩子、一边在私下里游刃有余的为所欲为
所以,在假的爱因斯坦送来家的时候,李玩的继母给她使完眼色,她便迅速改了口。在得知她的小男友喜欢上别人之后,她也能很快的全身而退。在李玩弟弟的生日宴会上,想要礼物又假意拒绝,再懂事的去换成小男孩喜欢的蜡烛这不就是中国教育中最受人欢迎的乖孩子么。
我打你是因为爱你,普遍来说,中国大人教育孩子是没有定式的,发不发火、动不动手,完全取决于当天的情绪和忍耐度,这就让中国的大人在孩子眼中,等同于一个的地雷式的存在,因为你永远预测不出他什么时候会炸。
李玩和父亲其实是很矛盾的,其实说实在的,我不能非常了解他们的感情。因为我的父亲一直是个非常温柔的人,我的家庭对我而言也是非常的美满,所以我无法理解这个一个离异家庭成长起来的少女。但是我能确定,李玩的父亲很爱很爱李玩,爸爸离婚后担负起了扶养女儿的义务;为了取悦女儿给她买了一条狗,打骂女儿后又红了眼圈跟女儿道歉;知道女儿考了高分后,非常兴奋,要带女儿去天文博物馆;在妻子强烈要求把狗送到狗肉店里时却把狗送到了流浪狗之家和最后在车上与女儿并列而坐,痛哭流涕的样子。这就是一个鲜活的中国父亲的形象,不轻易说出爱,爱女儿更爱家人,身上背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有责任和义务。那场撕扯推搡打骂的场面是电影前半部分的情绪高潮。父亲的暴怒,单手揪拎着女儿,女儿无助,慌乱,哭泣,弱小的像任人摆布的布娃娃一样。女儿想跑回房间,但又被父亲再一次的拎回来,奶奶在旁边紧张又焦灼的拉开劝阻着娃娃还小嘛,娃娃还小嘛。很幸运的是,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这个经历,但是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深深地绝望。暴力过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某种意义上,暴力是不是也蕴含着某种结束与新生?仿佛一切不可解的`问题与情绪的积压在一场暴力后都灰飞烟灭了。李玩从浴室出来,爸爸一个人默默坐在沙发,转过头看李玩,没有了之前怒气,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愧意的,红了眼眶的脸,低声说你过来。然后就是那句刺痛到不能再刺痛的一句话,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挺难受的。我无比相信他这句话的真诚。亲情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日记100字 www.rIjI100zI.COm原创不易,请大佬高抬贵手!
家庭纠纷,多半是没有明确的对错的。